当地时间8月20日,《电讯报》表示,伊萨克的所谓“承诺被打破”毫无实质依据,他试图博取同情。纽卡斯尔球迷早已对其贪婪行径失望透顶,而利物浦为何要为这样任性的球员掏出1.3亿英镑令人费解。
以下是《电讯报》的观点
如今,伊萨克已经进入了他整个夏天“闹剧”的“社交媒体崩溃阶段”。人们本以为他至少会拿出一些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说法。但结果,他博取同情的方式,只是含糊其辞地声称:“承诺被打破了。”
纽卡斯尔球迷完全有理由对此不买账。毕竟,这种糟糕透顶的行为模式,已经让他在球场上被骂作 “贪得无厌的混蛋”。唯一确凿的事实是:伊萨克手里有一份六年合同,而他正试图在履行一半(三年)后强行撕毁。
那么,他所指的承诺到底是什么?是谁在什么时候做出的?他没有提供任何解释,只是模糊地说,当初在纽卡斯尔幕后谈及未来的某些“约定”没有兑现。这就是他试图把自己塑造成“受害者”的全部依据:一次未知时间、未知对象、未知内容的所谓秘密协议。
作为谈判筹码,这简直漏洞百出。因此纽卡斯尔也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予以驳斥,发表声明称从未承诺过允许伊萨克今夏离队。
对于这位一度在纽卡备受推崇、如今却被广泛唾弃的前锋来说,这只是他一系列误判中的最新一幕。通过这篇充满戏剧化的社交媒体长文,伊萨克看起来更像一个乞求释放的人质,而非一个受委屈的球员。人们自然的反应只有一个:鄙视。毕竟,拿着每周12万英镑的薪水,这哪里算“被囚禁”?尤其是他甚至懒得去踢比赛。
随着闹剧的拖延,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出现:为什么利物浦要为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球员豪掷1.3亿英镑以上?如果伊萨克能在一家俱乐部表现出如此幼稚的任性,那么换到别处,他同样可能再犯。
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纽卡斯尔追逐的维萨。这位布伦特福德前锋使用了几乎一模一样的“剧本”。在西伦敦球迷心中,他早已失去忠诚。不仅提前从葡萄牙的季前集训飞回,甚至威胁如果不被允许转会纽卡斯尔就拒绝再训练。他还效仿伊萨克,玩起了社媒“冷战”:删除所有与俱乐部相关的照片,甚至把头像换成全黑。说实话,十几岁初恋失恋的孩子都比他们更懂得克制和理智。
你不得不对埃迪-豪感到同情。作为纽卡斯尔主帅,他既不能激怒球队最具威胁的得分手(上赛季曾攻破所有“六大豪门”的球门,并在对利物浦的比赛中打进关键第二球,帮助纽卡斯尔拿下70年来的首个英格兰内部奖杯),又要避免进一步刺激已经愤怒的球迷。
到目前为止,他的策略算是稳妥:不让伊萨克参加训练,以免这种“有毒的情绪”破坏团队氛围,但同时也留了一扇门,允许他回来。
不过,人们多么希望英超教练能像布莱恩-克拉夫那样应对球员的“明星脾气”。有人曾问克拉夫:“如果队员说,‘教练,我觉得你做错了’,你会怎么做?” 克拉夫一本正经地答道:“我会问他觉得该怎么做,我们会讨论20分钟,然后决定我说的是对的。”
曾几何时,这种理念是顶级球队管理时的常态。可惜,如今球员动辄天价薪水,再加上经纪人和中间人的运作,权力天平早已偏向球员。伊萨克正是利用这一点,明知自己重要得不可能被开除,于是可以肆意作乱。而像埃迪-豪这样的“好人”,只能忍受这种在任何其他行业都早该被立即解雇的行径。
更令人气愤的是,伊萨克甚至没有勇气正式提交转会申请,而是躲在“承诺被打破”的模糊说辞背后。这在很多方面都像是一则现代足球的寓言。
你或许希望纽卡斯尔能通过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给他上一课,但很可能他们最终还是会把他重新整合回球队,即便他表现得如此过分。
别轻信所谓“他已经和球迷彻底决裂”的说法。如果最终没能转会利物浦,那么只要伊萨克在纽卡斯尔打进一两个关键进球,宽恕会立刻回到他身上。这就是足球的现实,巨星们完全可以抛弃职业精神,因为他们的“服务”(进球)让他们几乎处于不可触碰的地位。
【上咪咕独家看英超】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备2023014747号-1